南京名人辈出:郭秉文、李国鼎等闪耀历史舞台,宝志、济公闻名遐迩
南京有史以来,名人辈出,群星璀璨。在现代,有被誉为“东南大学之宗”的江浦人士郭秉文;有被称作“台岛现代孕育者”的南京人李国鼎;有在南京出生的教育家陈裕光,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担任金陵大学校长直至1951年;有先后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改革》杂志主编等要职的南京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还有江宁出身的爱国报人史良才,他在上海经营《申报》长达20余年,与邵飘萍、邹韬奋齐名。他与蒋介石立场对立,主张“百万读者可抵百万军队”,最终招致了不幸的结局;在我国宗教领域,宝志的名声广为流传。他出生于大约481年,逝世于514年,本姓朱,是句容北乡东阳(今属南京栖霞区)人。在当代,伴随着“帽儿破,鞋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歌声,济公这一假装疯癫、行善救人的艺术形象走进了千家万户。济公的形象源自南朝时期的著名僧人宝志。宝志的安息之地位于南京钟山的南坡。在灵谷寺的松风阁旁边,有一片葱郁的树林,那里坐落着志公的墓塔、三绝碑以及志公殿。
我国最高学术荣誉是院士,在南京出生的院士数量众多,其中包括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的周仁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高怡生院士、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的吴良镛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的杨立铭院士、国防科工委的赵仁恺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蒋锡夔院士(回族)、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的胡和生院士(女)、北京农业大学的俞大绂院士、北京大学的张滂院士、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的业治铮院士、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顾知微院士、南京大学技术科学院的孙钟秀院士等。
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南京的体育界涌现出众多璀璨的“明星”,他们在体育舞台上屡创佳绩。徐容女士,在1997年荣获世界羽联首届世界杯羽毛球赛女子团体项目的冠军,成为南京市运动员中首位世界冠军得主;栾菊杰,更是曾8次夺得全国女子花剑个人冠军,以及6次荣获团体冠军。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荣获女子花剑个人金牌,成为自1896年奥运会以来首位写入击剑历史记录的亚洲选手;1983年,胡星刚在第四届世界杯技巧比赛中,一举夺得男子单人全能和第二套两项冠军;1987至1989年间,杨阳在多项国际赛事中屡获佳绩,包括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世界杯羽毛球赛、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羽毛球表演赛男子单打冠军以及第十五届汤姆杯团体冠军,被誉为世界羽坛“四大天王”之一,国家体委先后两次颁发给他“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并评选他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之一;2003年11月,中国女排在日本大阪举办的第九届世界杯女排赛中成功夺冠。赵蕊蕊,南京籍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担任关键副攻角色,凭借出色的表现,她赢得了2003年世界杯的最佳扣球手称号,其名字与被誉为“铁榔头”的郎平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