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竹县:竹产业蓬勃发展助力绿色发展与群众增收
链接已被复制
字体: Small Big
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征程中,四川大竹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全力推动竹产业蓬勃发展,玩弄着群众绿色发展与增收的和谐运动。
最近,天空被雨笼罩,周围弥漫着山雾,但乌木竹产业实践基地却出现了火热的景象。身穿雨衣或厚外套、踩着雨靴的工人在流程中忙进出出。他们先把路边的一堆堆竹苗抬到山坡上,然后熟练地挥动锄头,松动坚实的地面,挖出合适的坑。紧接着,工人们两人一组,默契配合,一人稳稳打地将竹苗拉直入坑中,使它们昂首阔步地站着;另一个人轻轻地将周围的土壤铲回坑中,在填充土壤时用脚小心翼翼地踩在上面,以确保每根竹苗都深深地扎根在土壤中。
“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过程中,大竹县率先开展乌木、高洞示范基地建设。”党支部副书记李轩勇告诉记者,目前,植竹任务已圆满完成,植株、林下植作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预计再过30天就能圆满结束。
大竹县竹资源丰富,竹林面积43.9万亩,总量近129万吨。大竹县立足当地“三山成江”得天独厚的资源状况,精心规划,按照“一园、一高、一库、一基地”的明确功能和产业定位,将森林“四水库”建设理念深度融合,巧妙地将国家级储备林建设与特色竹产业对接起来, 竹旅游和医疗保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在五木镇着力建设2187亩的高效竹示范基地,在高雪镇建设2000亩的“百里翠竹廊示范带”。据了解,大竹县西山地区国家储备林项目总规模24.97万亩,林下经济发展2.05万亩,新建和改建林区通道234公里,同步建设2000平方米管理防护房, 总投资高达 18.81 亿元,建设周期为 3 年。
总经理王鹏程信心满满地表示:“在前期示范试点建设成功的坚实基础上,公司不断总结宝贵经验,大力推广实效实践,全力冲刺,计划年底前圆满完成剩余7.6万亩森林'四水库'的建设任务, 并成功实现 2026 年底 169,800 亩的建设目标。”
大竹县在全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同时,紧紧抓住森林“四蓄”建设的重点,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成效显著。
走进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只见高大挺拔的竹林下,榆树蘑菇如星星般散布,它们璀璨的金色菌盖层叠叠,交织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五峰山务服务中心副主任聂少华高兴地介绍道:“榆树茸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现在园区内的榆树茉已经进入了采摘期。依托园区丰富的竹材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成功开发了200亩食用菌种植和300亩林下中药材种植,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的多元化拓展。”
在种植基地,村民们提着篮子穿梭在林地之间,忙着采摘成熟的红松茸。“红松茸的生长周期短,9 月播种,11 月收获季节,收获期可以持续到明年 5 月。每天早上 7 点,村民们都会上山开始采摘工作,通常 6 人工作,平均每天采摘量可达 400 斤,采摘高峰期人数在 20 多人。技术总监曾佳饶有兴致地说:“公司种植了200多亩的红松茸,亩产稳定在1500-2000斤之间。不仅如此,公司还积极拓展种植品类,种植了竹阳、狮鬃菇、榆树蘑菇、马山蘑菇等,种植总面积已达1000多亩,年产值高达3000多元,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为确保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扎实有序进行,大竹县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将储备林建设列为县级重点任务, 并严格执行战时军事化管理运行机制。围绕大竹县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精心规划了72600亩竹林,提升竹林品质和栽培,大力发展15000亩白夹竹笋产业,预计30年经营期内可产生高达42亿元的丰厚收入。同时,大竹县积极寻求智力支持,先后与国际竹藤中心等权威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技术指导,为竹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大竹县将把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全面纳入年度目标执行、乡村振兴和林长制等考核评价体系,县委目标执行办公室和国家储备林专班将联合行动,建立严格的“周调度、 半月督促、月通报“,明确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以有力措施逼根发芽、取得实效。
大竹县林业局副局长张丽表示:“大竹县将继续依托国家储备林建设,大力培育竹资源,严格按照科学的分区政策安排,紧密结合企业需求,深度挖掘林地空间潜力,计划用3年内建设新增(改建)集中工业原料竹林基地,面积超过40万亩, 5年内新增竹林面积总计60万亩,届时全县竹林总面积将成功突破100万亩大关,力争打造竹产业发展新高地。(由 Cao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