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村蝶变之路:文化创意助力乡村振兴,古法榨油成新亮点
贫困逆袭
过去,西河村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区域,村民生活困苦,村子发展缓慢。但经过各方努力,新县成功摆脱了贫困县的标签。西河村借此机遇,实现了从落后小村庄到“蜕变”的飞跃。蜕变后的西河村并未停滞不前,而是继续探寻新的发展路径。
脱贫路上,西河村遭遇了重重艰难险阻。村民们与干部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逐步改善了村子的面貌。他们以坚韧的意志和清晰的发展方向,最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文化开掘
西河村虽然经济条件不佳,却拥有丰富的乡村资源。当地利用文化创意,不断挖掘和激活这些资源。以油茶文化为例,大别山区原本就是油茶的主要产地,村里因此设立了博物馆。
张泽成馆长以较低租金租得博物馆,现场展示古法榨油技艺,推广油茶文化。此举既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为馆长本人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疫情期间,通过网络销售,馆长卖出3万元以上的茶油。自2019年7月入驻以来,已售出12000斤茶油,总销售额超过百万。
线上拓展
尽管疫情带来了诸多挑战,西河村的创业者们并未停滞不前。张泽成主动寻求新途径,努力拓宽网络销售渠道,成功将茶油销售至全国各地。
西河村的特色商品通过网络销售打破了地域界限,吸引了众多外地消费者。这种销售模式不仅让村民们的收入有所提高,还让西河村的名声远扬,使得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个从前较为贫困的小村庄。
创业汇聚
西河村的发展势头吸引了众多外地创业者。这些人眼光独到,成功从乡村资源中挖掘出新的价值。2016年年末,匡建新从深圳迁至西河村。他开始从山中的冷门野茶着手,创立了“贰两毛尖”这一茶叶品牌。
接着,他发现了大别山区普遍的阳荷姜,并据此发明了受欢迎的佐餐佳肴。现在,在西河湾,像匡建新这样的外地创业者已经超过20位,他们聚集在此,齐心协力助力西河村的发展。
特色挖掘
匡建新提出,要发挥创意,发掘本地特色,这是西河村发展的关键路径。为了确保阳荷姜的原料供应,他打算亲自种植,让村里那弃耕已久的300亩土地重获生机。
西河村支持创业人士发掘更多本地独特资源。这里有茶油、野生茶叶、阳荷姜等。此外,村里的其他农产品也正等待被创新开发,把特色变为经济效益。
未来愿景
张思恩村民目睹了西河村从落后走向繁荣的历程,现在,不少昔日的村民重返故里。脱贫攻坚战已胜利,乡村振兴战略正稳步实施,西河村正迎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将来,西河村还需不断寻求突破。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提高品牌影响力,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西河村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我们期待在新的发展阶段见证更多辉煌成就。
你觉得西河村今后有哪些独特的产业潜力?不妨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同时别忘了给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