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开展专项行动打击假新闻采访和网络造谣行为,维护媒体形象
为了构建积极的舆论氛围和保护媒体形象,榆林市多个部门携手展开了对假冒新闻采访进行敲诈勒索和网络谣言的专项整治行动,旨在维护新闻秩序和社会的稳定。
行动背景
近期,榆林市遭遇了一些不良风气,这些风气扰乱了新闻传播的秩序,也破坏了社会舆论的和谐。为了整治这些问题,树立正确的风气,市网络信息办、公安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物)局等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联合发布了紧急通知,决定立即启动专项整治行动。
榆林的新闻领域和网络状况存在一些问题,违规违法现象时有出现,这些行为影响了新闻工作的正常进行和社会秩序,因此,立即开展这项行动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重点打击行为
本次行动重点打击未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新闻记者证持有者进行单独采访,或是使用自制的记者证进行采访的行为。这些人缺乏必要的专业资格和标准,他们的行为严重干扰了新闻采访的正常秩序。
此外,那些冒充新闻机构或记者进行采访的行为受到严厉打击。这些人假借新闻之名行事不端,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削弱了新闻媒体的信誉。
有偿新闻与敲诈行为
利用新闻采访进行有偿新闻、有偿不报道、勒索敲诈、打击报复等不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新闻行业的公正性和道德规范。部分不法分子借此手段敛财、打压他人,对此必须予以严厉惩处。
记者们运用舆论监督的力量,却要求受访者进行广告投放、订阅报纸杂志、提供赞助等商业行为,以此增加收入。这种行为有损新闻行业的形象。它违背了新闻传播的宗旨,也削弱了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赖。
证件违规行为
未经授权私自制造、复制、分发、售卖新闻工作者证件或采访凭证,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极大的非法动机。这些非法证件为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扰乱了正常的秩序和管理。
相关部门对这类证件的违规现象决不宽容,对任何非法制作、销售或使用证件的行为都予以严厉打击,以确保新闻采访证件的权威和严谨。
网络新闻违规情况
未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不少网站和新媒体平台仍在进行新闻采编和转载,这种现象相当普遍。众多自媒体为了吸引关注,常常违规操作,导致传播的信息真伪难辨。
捏造并散播不实信息、散布网络谣言的举动极为有害,它们会扰乱社会秩序,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有些人存心不良,在网络上恶意散播谣言,这对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未经证实的信息流传,尤其是所谓的“网传”和“网曝”,若用于侮辱或诽谤他人,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还可能败坏社会风气和污染网络环境。有些网友在未弄清真相的情况下,却盲目跟风转发。
名为网络监督的“付费删除帖子”行为同样在打击之列。不法者通过威胁、交易等非法途径谋取利益,损害了网络监督的公正性与透明度,亟需根除。此外,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地方机构,以及车辆上非法悬挂“新闻采访”标识等违规举动,也受到严厉的监管。
这次行动全面且至关重要,你认为它能多大程度提升榆林地区的新闻及网络状况?欢迎各位发表看法,留下评论。同时,也请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