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志安乡兄石狮展览:小山名句与黄福强诗家的联袂之作
初逢贺展
2014年,志安兄在石狮举办了展览。我以“守得莲开结伴游”为主题,与黄福强兄共同创作了一首词,以《鹧鸪天》的原韵进行祝贺。那时我与志安兄交往不多,只因我是南安人,加入了南安书协的微信群。词中的内容大多基于群里的印象,而最精彩的词句则出自福强兄之手。
那时虽然交流不多,然而这首词却成了我们相识的起点,也让我开始留意志安兄的书法,心中期盼能通过它更深入地了解他和他的作品。
国学进阶
志安兄在一年后提及有展览,希望我能撰写心得体会。尽管我们身处南北两地,接触较少,但他凭借中国书协的严格筛选,在众多申请者中崭露头角,成功考入第二届国学班。在课堂上相遇时,他言语不多,交流显得不够充分。
这充分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精神。在书法领域,“技艺与文学并重”被视为关键方向。志安兄不仅心中有所领悟,而且已经开始付诸实践。他通过抄写和阅读古文古诗来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参加国学班的学习,有望使他的书法技艺与文学素养更加完美结合,未来艺术生涯充满希望。
书友共聚
大约是半年前,志安兄在群里邀请南安书协的朋友们一同前往他的工作室临摹学习书法。正如《礼记·学记》中所述,“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尽管他已有众多书友,他仍这么做。一方面,他是想与乡友共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这也是他自我督促、不断进步的方式。
学问与艺术若缺乏好友间的交流,便容易误入歧途。他此举既显出他对家乡书法事业的深厚责任心,又反映出他对自身更高的追求。这样的行为值得赞扬,同时也为书法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书艺见解
志安兄的书法沿袭了王氏的传承,对古典文化有着独到的理解。虽然多数人赞誉宋代的苏轼、黄庭坚和米芾,他却觉得蔡氏书法更为高深。他不仅研究了老泉、子由等人的书法风格,而且对苏黄米并不轻视,他的作品中蕴含了他们的精神,但他并不拘泥于模仿。
苏黄米倡导“尚意”,带来新风格新方法;蔡氏及其一般文人作品文气浓厚,对传承晋唐文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欧公和子瞻推崇蔡氏为当代文坛领袖,其中含有深意;志安兄的独特观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书风的独特之处。
书风特色
志安兄的书法作品,墨色清澈,文采斐然,这与他对于书法的独到见解密切相关。他并不盲目追随流行的书法风格,而是在探寻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在坚守传统书法基础的同时,他也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新。
他的作品融合了古典的韵味和时代的特色,让人在观赏时体会到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的延续,同时显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较高的文化鉴赏力。
那首贺词让人回忆,黄福强兄真是志安兄的知音。虽然无法预知志安兄艺术成就的极限,但只要他维持现状,“等闲江左、婉转山阴”的韵味定会融入他的骨髓,助他稳健地走在适合自己的艺术路上。
他持续努力,勇于探索,书法造诣与文学修养同步提升,预计未来在书法界将取得更显著的进步与成就,为书法爱好者提供更多优质作品。
你如何看待志安兄在书法与文学两方面都颇有造诣,这种双管齐下的做法,对他将如何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