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期单双号限行引争议,汽车尾气排放是雾霾主因?
理性分析,在供暖季节实施单日双日交替限行,是对现有雾霾治理策略的进一步延续。鉴于在红色预警阶段已采取临时性的单双号限行措施,那么在雾霾频发的供暖季节全面实施这一限行政策,难道不会在政策执行和空气质量保障两方面都产生积极影响吗?
这里同样存在值得深思的地方。限定在冬季供暖期间的时间段,存在一个隐含的前提:供暖期间雾霾现象较为严重。既然雾霾频发与燃煤供暖及冬季逆温层现象密切相关,那么将责任归咎于汽车似乎显得有些不公。这也是许多人感到不满的原因,我的车辆尾气排放已经符合了最新的北京市标准,为何不针对工厂、锅炉以及农村的燃煤问题进行治理,而非要和汽车过不去呢?
我对其中的道理并不完全理解,然而古圣先贤朱子曾言,“乘坐地铁虽是小事,但缺乏暖气却是大事”。
同一时期,另一条新闻同样引人注目,那就是北京市的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分配方式已由摇号改为直接分配,只要满足条件,即可直接获得,总量高达六万份。将这一变化与之前的做法进行对比,更能深刻感受到相关部门的良苦用心。既然限制燃油车行驶已成为趋势,也是民众的普遍愿望,难道不明白可以灵活变通,选择购买一辆不受限行规定影响的新能源车作为代步工具吗?
今夜,许多人或许难以入眠,反复思考是否应该为家庭购置一辆不受限行规定制约的新能源汽车,尽管他们对于这类车辆仍存有疑虑。
新能源汽车生产商今晚情绪高涨,一则得益于新能源汽车无需摇号的政策激励,二则他们内心深处对单双号限行措施的实施抱有期待。
同行们今晚恐怕难以安享宁静的夜晚,他们得赶夜班撰写稿件,安排采访,构思专题……不管结果如何,今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预示着明天将迎来一场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狂潮。
这个夜晚,气温低,四周静谧无声,看起来并无特别之处。然而,这恰似戏剧在正式开场前,那最后一声提示性的静场钟声响起,与舞台大幕缓缓拉开之间所经历的短暂寂静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