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韩日世界杯后他收购鞋厂,为足球梦打下啥基础?
2002年,韩日世界杯赛事进行得如火如荼,身处韩国深造的李太镇亲临现场目睹了中国队与巴西队的对决。面对中国队0:4的惨痛失利,他感到十分苦涩,下定决心要为改变国足的命运付出行动。回国后不久,李太镇便投入了一百多万元巨资,成功收购了一家韩国资本的鞋厂。
鞋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降低开支,2008年,李太镇在经过深思熟虑的考察之后,将工厂从上海搬迁至南通海门。该厂主要生产布艺拖鞋和家居用品,其中大部分产品以出口为主。初到海门时,鞋厂的年产值超过了1亿元,为李太镇实现足球梦想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李太镇对足球的热爱深深影响了儿子李贤成,他也对这项运动情有独钟。李太镇原本打算将儿子送往国外接受足球训练,然而得知每年所需费用至少为一百万人民币后,他毅然决定自行筹办。“与其花费巨资送儿子出国就读足球学校,不如邀请外籍教练来此,为孩子们营造一个与国外相仿的训练环境,这样能够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这是商人李太镇朴实无华的构想。
2011年,李太镇将拖鞋厂60%的收益投入其中,携手海门市教育局共同打造珂缔缘俱乐部。与众多从事足球青少年培训的机构不同,珂缔缘俱乐部向所有前来接受训练的孩子们提供免费的足球培训,并负责他们的衣、食、住、行。
南通三建、朗姿、中南建设托举助力
2015年之际,李太镇携珂缔缘俱乐部的队员们参加了中国梦想秀节目。节目进行中,主持人好奇地询问他们的梦想,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孩子们一致希望协助李太镇“推销拖鞋”。
原本,受到外贸出口行业整体环境的显著影响,该鞋厂的出口业务量显著减少,导致利润急剧下滑;同时,随着俱乐部招生规模的扩大,其运营成本也大幅提升。为了削减开支,李太镇在自家的工厂中为俱乐部制作队服,并加工了宿舍所需的床单和被套。到了2013年,面对沉重的经济压力,李太镇不得不将自己在上海的房产中的四套出售,以资助学校的正常运营。
李太镇付出的辛勤努力没有付诸东流。俱乐部在各类大赛中逐渐崭露头角,赢得了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足球改革的春风为珂缔缘注入了新的活力。2015年,海门市足球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每年投入资金不少于500万元,用于足球事业的发展以及球员赛事的奖励,为珂缔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李太镇和珂缔缘的足球故事也感动了不少企业经营者。海门市政府牵线搭桥,南通三建这家本土建筑企业每年慷慨捐助珂缔缘100万元;时尚品牌朗姿股份的董事长申东日主动伸出援手,为李太镇提供赞助;2017年,南通地区颇具实力的地产巨头中南建设集团作出决策,入股珂缔缘,并承诺每年投入1500万元,此外还有赛事活动等收入,共同助力珂缔缘承担每年超过2400万元的运营开销。
珂缔缘的发展终于步入正轨。在这十年间,即2011年至2021年,珂缔缘在众多赛事中屡获佳绩,荣获全国青运会亚军、全运会四强等荣誉,并在全国校园足球的各级比赛中夺冠无数。同时,珂缔缘还不断向中国各级国家队输送了超过120名优秀的小球员。
2021年珂缔缘球队冲乙成功
2021年,以首批茁壮成长的珂缔缘青训营球员为核心构建的足球队,在从中冠联赛中崭露头角,成功晋级至中乙联赛,实现了从青训基地向职业俱乐部的华丽蜕变。
海门国资接手后新增票务代理服务
近期,珂缔缘的投资方——中南建设集团所隶属的房地产行业普遍不景气,导致俱乐部再次遭遇资金短缺的困境。新苏商观察到,在今年年初,海门国资悄然接管了珂缔缘俱乐部。
天眼查数据显示,当前该企业股权结构为李太镇持有6%,其余94%由一人独占,该独占方是一家独立企业,其实际控制权归属于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国资介入后,企业的业务范围得以拓展,新增了票务代理服务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珂缔缘与海门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珂缔缘的辉煌成就推动了足球运动在海门的蓬勃发展,其中以珂缔缘俱乐部为核心运营的重要项目——海门足球小镇,已被江苏省发改委认定为首批江苏省级特色小镇。珂缔缘还颠覆了中国足球“大俱乐部优先,青训梯队随后”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了“免费青训+职业输送”的新模式,这一模式已成为江苏足球的典范。
足球小镇效果图
在“苏超”赛场上,以珂缔缘为核心力量的南通足球队表现抢眼,使得海门这座以足球闻名的城市再次成为焦点。5月30日,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亲自前往南通足球训练中心海门基地进行考察,该基地正是珂缔缘足球俱乐部的主场,可容纳观众达11000人。
吴新明在调研过程中指出,必须强化整体规划和协同工作,提升服务支持水平,以高规格、高质量的要求来推进南通足球队的备战和赛事组织工作,保证比赛水平与活动效果,使足球成为城市文化传播和体育消费推动的关键媒介,并将赛事带来的流量优势有效转变为经济增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