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矿泉水宰客套路曝光!盘点各地类似消费陷阱
天价矿泉水
背后的宰客套路
上海一家西餐厅向顾客索要了176元的矿泉水费用。服务员并未事先告知每瓶水的具体价格。在顾客结账时,他们惊讶地发现,两瓶依云水的费用竟然比整桌餐费高出30%。
涉事餐厅的酒水菜单第17页上标明依云水售价为88元每瓶。顾客入座后,服务员便直接询问:“需要矿泉水还是气泡水?”将这一情景与2023年青岛某海鲜排档发生的“大虾门”事件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当时的服务员在询问“要虾吗”时并未说明每只虾38元的计价方式。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章节明确指出,商家必须进行明码标价。然而,这家餐厅却将高价水与普通水混合,并采用常规的询问话术进行销售。据2024年的数据统计,已经处理了127起类似的投诉案件。在这些投诉中,有89起是关于进口饮用水未进行明显标价的问题。
涉事餐厅的经理声称顾客并未询问价格。在2022年,杭州的一家日料店向顾客收取了每杯298元的高价冰水。服务员通过询问“是否需要冰块”这样的策略来诱导顾客消费。这家店铺最终被判定为欺诈行为,并被处以5万元的罚款。
法律界人士强调,在相关案件中,消费者面临的主要证据难题在于证明服务员有意隐瞒了商品价格。以2025年北京朝阳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为例,法院判决一家茶馆需向顾客进行赔偿。在这起事件中,服务员以“特色茶饮”为名,推销了一款标价为3800元/壶的老班章茶饮。
餐饮业中存在三种价格欺诈手段,一是将进口饮用水冒充免费供应,二是将酒水菜单上的价格字体缩小至三号,三是通过服务员的诱导性话术,将一瓶标价680元的红酒称为“精选佐餐酒”。
消费者在维护自身权益时,所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回报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以一瓶88元的矿泉水为例,若进行投诉,取证过程便需耗费长达6小时。再以2024年南京一消费者对必胜客收取8元柠檬水费提起诉讼的事件来看,法院最终判决的赔偿金额仅相当于水费的2倍。
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紧急抽查。检查过程中,他们主要针对32家外国餐厅的酒水菜单进行了细致审查。检查结果显示,其中有14家餐厅在价格标签方面存在违规行为。其中,一家意大利餐厅将一瓶标价为288元的香槟水错误地标注为“water”。
该餐厅已将176元款项退还。对于消费欺诈的指控,该餐厅坚决否认。消费者们打算将13份类似的投诉材料提交给消费者协会。根据2024年全国餐饮行业的投诉数据,酒水相关纠纷的比重已经上升到了21.7%。
明码标价不该成为宰客遮羞布。
吃饭问价何时变成消费者义务。
青岛大虾事件的相关信息参照了2015年青岛市北区市场监管局发布的通报;杭州的日料店案例则引用了《钱江晚报》在2022年7月所做的报道;而北京朝阳法院的判决书,其案号为(2025)京0105民初4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