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摆拍造假引发社会热议,山东聊城博主触犯法律红线
虚假摆拍频发
近期,短视频平台上频繁出现虚假摆拍的情况,让人感到十分惊讶。山东聊城警方在17日发布的通报里提到,有人为了吸引关注,自己搭建场景,虚构内容,甚至让母亲帮忙拍摄和传播这些视频,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而且,许多博主也开始效仿这种行为,其中一些博主甚至公开承认自己的视频是摆拍,目的是为了增加粉丝。
湖南案例曝光
8月3日,上午11点左右,网上流传了一段时长仅10秒的视频。视频未标注任何重要信息,却迅速激起众人的同情与疑惑。湖南怀化警方立即展开调查,最终查明,发布该视频的账号此前主要分享的是关于农业、乡村生活和家庭故事的素材。数据显示,自2023年4月份开始,周某及另外两人出于吸引关注和私利目的,在多个网络空间发布了众多自行编造的虚假视频,有意传播不实信息。
违规前科显现
在调查过程中,警方发现周某有过违法行为的过往。今年年初,他因视频未明确标注内容是虚构还是演绎,导致其账号被封禁并受到相应处罚。尽管他在某些视频中加入了“文明社会,请勿暴力”等提示,但这些并不能满足法律的规定。周某明明知道视频内容是虚假的,却依然发布,放任视频传播,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网络秩序。
炒作手法揭秘
周某提到,这类引发争议的短视频制作起来既简单又迅速,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加上文字编辑,翌日便可上线。这类视频流量巨大,收益转换也相当快。季某则利用侮辱他人来吸引关注,从2022年9月到2023年6月,他开设了两个网络账号,发布了45个侮辱性视频,观看量超过62万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摆拍危害巨大
这些摆拍的短视频极具误导性,严重扰乱了视听秩序。它们让网友难以分辨真伪,甚至可能激发不当的情感波动,对公众舆论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这种行为也损害了网络环境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导致有价值的信息被埋没,对社会风气产生了恶劣影响。
法律监管跟进
网络空间并非法律无法触及的区域。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言行承担相应责任。朱巍教授在中国政法大学强调,即便告知用户视频是摆拍的,若内容触犯法律,同样不能被接受。警方呼吁公众增强法律意识,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力度,严厉惩处虚假摆拍等违法行为。
亲爱的网友们,在使用短视频软件时,你们是否碰到过那些一看就是假的拍摄内容?不妨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见闻。此外,别忘了给这篇文章点个赞,并转发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短视频中存在的虚假摆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