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领投趣头条,估值达16亿美元:2017年信息流领域黑马的崛起与挑战
趣头条被众多“新潮”标签环绕,这究竟是一场创新神话的诞生,还是背后另有玄机?让我们揭开真相。
崛起神速
2016年6月,趣头条正式上线。面对今日头条和门户新闻在新闻客户端市场的垄断地位,2017年它便迅速跻身前十行列。累计用户数已超过7000万。这样的发展势头令人咋舌,不仅业内为之震惊,也激起了公众对它所谓“颠覆性创新”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
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这种迅猛的发展速度实为少见,众多同行历经多年努力,也难以达到这样的高度。趣头条的快速崛起,成为了业内业外广泛讨论的焦点。
网赚模式
趣头条之所以能够崛起,是因为它在产品初期采用了“补贴加招募徒弟”的策略,这被媒体称为“网络赚钱”模式。尽管不少企业都采用过用户分享来获利的方法,但将用户的消费行为转化为“网络赚钱”,趣头条是第一个这样做的。
在这种操作方式下,用户打开趣头条首要考虑的是如何盈利,内容质量变得不那么重要。他们中很多人为了完成赚取收益的任务,不断翻看,对内容的优劣并不关心。
内容缺陷
趣头条的内容类别涵盖了娱乐、养生等领域,不过相较于头条等应用,它的分类细化程度不够。热门类别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而冷门类别则相对较弱,在信息的丰富性和专业性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用户阅读主要是为了盈利,内容选择对他们来说并不关键。这导致趣头条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缺乏积极性,难以满足用户对高质量、多样化内容的需求。
垃圾流量
趣头条产出众多无价值新闻,仅带来垃圾流量,并未有效传播有价值的资讯。这些流量并未推动知识的传播与信息的交流,只是数字上的增加。
众多低质量文章频繁被阅读,却鲜见有价值的讨论与交流,这种现象既未能对社会或用户带来实际的好处,也造成了资源的无谓消耗。
价值颠覆
趣头条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固有价值。在公共平台上,信息本应传递知识,然而趣头条却只看重流量,导致信息传播失去了其本来的价值,同时也动摇了人们对知识的信念。
一些虚假和低俗的内容四处流传,使得人们难以找到真实有用的信息。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最终会对社会的信息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用户伤害
有些媒体支持趣头条的运营方式,但该模式实际上是通过“分利”手段,增强三四线城市用户对低质量内容的依赖,目的仅在于增加广告的曝光次数,将用户视作赚取利益的工具。
三四线城市用户同其他用户享有同等消费高品质信息产品的权利。趣头条不应借助人性的弱点,通过低俗内容来盈利,这种行为实际上剥夺了用户接触高质量内容的机会。
大家对趣头条这种做法的看法,是否认为它将来会有所调整和进步?不妨留言交流,同时也请给予点赞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