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OPIC资金翻倍与中国一带一路竞争,为何大型投资者却从非洲撤出?
美扩张OPIC野心勃勃
《香港经济日报》网站7月23日的报道指出,美国特朗普政府及国会去年将OPIC的融资能力提升至600亿美元。这表明他们的意图明确,即助力OPIC与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展开竞争。他们计划在全球多个基础设施领域,包括大学、铁路和发电厂等,加大投入。特别是非洲,被OPIC视为重点发展的区域。
自1974年起,OPIC年年都有盈利。戴维·波希吉安总裁在3月份接受采访时提到,他们曾向印尼银行和巴基斯坦的风电场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但OPIC的运作依赖于私营企业的合作,其外交政策也常常需要与盈利目标相协调,这导致其在投资和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
中对非投资稳步增长
新华社报道,到2017年末,我国在非洲的投资总额超过了1000亿美元,几乎触及了非洲所有国家。当年,我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额达到了31亿美元,这个数字是2003年的近40倍。我国对非洲的投资呈现迅猛增长,为非洲的进步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在非洲开展的投资涉及多个行业,有力促进了非洲地区的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例如,提升了基础设施水平,引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实现了与非洲国家的互利互惠。
美对非投资呈现下降
《香港经济日报》网站信息显示,2011年到2017年,美国在非洲的投资减少了12%,降至570亿美元。那些一度活跃的美国投资者正逐步撤离非洲。与此同时,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却在持续增加,与此形成强烈反差。
美国投资减少的原因可能跟OPIC过分依赖私营企业有关,其投资决策可能受到追求利润目标的影响。这种以盈利为目标的投资方式在非洲复杂的投资环境中遭遇了难题,使得投资项目的进展受阻,进而影响了投资者的热情。
加纳大学项目折戟
《香港经济日报》网站报道,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向加纳某大学扩建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遗憾的是,该项目最终终止,遗留了未完成的演讲厅、宿舍以及一片荒地。此事令人遗憾,同时也揭示了美国在非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
项目的失利不只是投资上的失败,还意味着美国政府在与我国在非洲投资影响力竞争上遭遇了严重打击。他们旨在削弱我国在非洲影响力的策略也遭遇了重大挫败。OPIC的合作伙伴至今未能成功完成任何非洲建设项目。
美投资策略存弊端
OPIC选择私营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其投资决策主要着眼于盈利目标。然而,面对非洲投资环境中出现的诸多复杂问题,比如政治动荡和经济波动,往往难以承受。这种着眼于短期利益的投资策略,对项目的持续发展以及非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并无益处。
与我国全面而长久的投资计划相较,美方的投资策略弊端显露无遗。他们忽视非洲的实际情况,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这种做法并未获得非洲国家的认同与信赖。
中非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持续增长且形式多样,这显示出中非之间合作的深厚基础和广阔前景。无论是建设基础设施,还是提升民众生活,亦或是技术交流与人才培育,中非在各领域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将助力中非紧密合作,双方将不断拓宽合作范围,提升合作深度。我们将共同挖掘更多发展机会,追求共同昌盛,展望中非合作,前景无疑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