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龙区医院外商店出售假冒特仑苏纯牛奶,市民购买需警惕
购买“牛奶”闹乌龙
陈先生日前到伊洛东路的一家医院探望友人,在院外的小店购买了一箱自以为的“特仑苏”纯牛奶。不料,他的朋友指出这其实是“特伦经典原味风味饮料”,其包装与“特仑苏”几乎一模一样。陈先生对此疏于注意,未曾想到会买错产品。尽管后来他换购了另一箱“蒙牛高钙牛奶”,朋友依然指出那也是饮料。
陈先生事后回想,发现那些产品包装与知名牛奶极为相似。尽管价格稍低,但像他这样对市场不熟悉的消费者,很容易被误导。他担心其他消费者也可能难以察觉,从而在不经意间浪费了钱财。
相似包装存猫腻
12日一早,记者抵达了伊洛东路上一家医院的门口,那里有个名为“麦妮超市”的店铺。超市门口醒目处,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礼品装饮料。这些饮料上印有“蒙牛”、“经典”、“特伦”等字样,外观与知名牛奶品牌颇为相似。不过,仔细观察便能看出,它们实际上都是饮料。
除了“特伦牧典”,市面上还有“特伦经典”和“经典牧场”等饮品。虽然这些饮品名字中带有“牛奶”字样,但实际上它们是复合饮品和风味饮料等。商家声称这些饮品的价格从45元到90元不等,这样的包装设计显然是在误导消费者的视听。
“牛奶”变饮料真相
陈先生所购的“蒙牛高钙牛奶”外包装上注明,该产品归类为“配制型含乳饮料”。配料清单里列出了水、全脂乳粉、白砂糖和众多食品添加剂。然而,这种所谓的“牛奶”与真正的纯牛奶相去甚远。
纯牛奶是由新鲜牛乳制成,不添加其他成分,或者只添加少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相对的,含乳饮料则是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基础,混入水、糖液、酸味剂等材料调制而成。若消费者不仔细查看,很容易将含乳饮料误认为纯牛奶带回家。
误导消费者现象普遍
执法部门指出,有些商品在命名上玩起了边缘策略,模仿大牌的包装设计。这种现象不仅在陈先生所购物的超市里出现,郊区、农村等地也颇为常见。这些区域的消费者辨识力相对较弱,这类商品在这些地方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有些饮品在农村小卖部出售,它们的名字和包装模仿了知名品牌。不少村民未经仔细检查便购买了这些产品。这些商家使用模糊不清的名称,将含乳饮品当作纯牛奶来售卖,从而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执法行动保权益
执法人员针对“麦妮超市”部分商品外包装可能误导顾客的问题,已要求商家立即进行改正。他们还指示商家必须对相关商品进行明码标价,并在销售过程中告知消费者相关信息,确保顾客能充分知晓商品详情。
执法人员的行动有助于对市场进行规范,减少消费者受骗的可能性。然而,市场上可能仍有类似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强化监管和审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损害。
消费需擦亮双眼
陈先生在这起事件中,起初并未关注产品的真实特性,险些损失了钱财。这给众多消费者提了个醒:在选购商品时,应细致检查商标、成分表等信息。特别是那些价格异常低廉的商品,更要格外小心,多留一份谨慎,少些疏忽。
购买牛奶时,要留意产品是纯牛奶、调制乳还是乳饮料。纯牛奶的营养价值较高,相比之下,乳饮料的营养则较低。消费者在购物时需保持冷静和细致,以免陷入商家的营销圈套。
各位读者,生活中是否有过被商品包装迷惑的经历?若此文对您有所启发,请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