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赋能文化产业兴: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简介及成果展示
科创赋能活力涌 文化扬帆产业兴
——“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简介
(排名不分先后)
境外游客在安徽黄山风景区的迎客松前自拍留念。新华社发
2024年,我们全面推动党的建设工作与核心业务的发展,全年成功出版了2.1万种图书。《奔跑的中国草》与《为什么是邓小平》两部作品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项,有4种出版物被选入2024年度的“中国好书”榜单,另外10种作品则被纳入中宣部2024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这些获奖作品的数量在全国范围内均位居第一。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动销品种占有率持续保持全国首位。
为强化和提升出版核心业务,该集团凭借其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出版实力,成功推出了《国家领导人引用诗词释读》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百科全书》等一系列优质作品。同时,在特色内容基础上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集团不断加强品牌影响力的深入拓展,推进出版业务国际化进程,《国家领导人扶贫故事》的12个语种外文版已在海外成功出版并发行。国家重点翻译资助项目入选数量、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参展规模以及版权交易成果均达到了新的高峰。
连续12年荣登“全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旗下企业共荣获数十个国家级出版奖项以及百余个省部级奖项。集团积极倡导深入学习和有效运用《国家领导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出版了《国家领导人法治思想概论(第二版)》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核心教材,为国家的文化发展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公司致力于支持国家教育文化的进步,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成功推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童谣绘本》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等系列书籍。公司还积极参与全民阅读推广,协助52个县打造书香校园。全年共计捐赠图书超过45万册,同时,捐资捐物总额更是超过了5300万元。积极规划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实施“人工智能+”战略,致力于打造多模态语料库、大型模型以及智能体。全年共输出版权281项,不断努力提升国内教材在国际市场的宣传推广成效。
中影集团秉持着守正出新的原则,紧密围绕其核心职责和主要业务,致力于在电影国家队中占据领先地位,力求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收获经济效益的双赢成果。
2024年,中影公司制作并推出了46部影片,其票房总额占据了国产电影总票房的70.19%。在这年度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中,中影出品的影片占据了九席。此外,这些影片还荣获了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金鸡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全年,中影为646部影片提供了发行服务,票房结算额超过了全国总票房的88%,进一步提升了其服务全国市场的能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携手打造“影院看奥运”的创新模式,该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累计举办了超过2300场放映活动,吸引了约5.6万名观众前来观看。我们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自主研发并推出了支持4K/120帧高清晰度技术的中影LED产品。截至目前,国内已经建成了180个开业影厅。中影集团不断优化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连续七年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A级评价。
秉持“稳健前进,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工作总基调,紧密围绕核心任务,致力于服务整体大局,公司全力以赴,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在2024年,公司制作并发行的影片总数达到227部,这一数字占据了全国上映影片的44.34%份额,其中国产影片有177部,票房总额累计达到了53.99亿元。公司参与了《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长空之王》以及《钢铁意志》等影片的制作与发行,凭借这些作品荣获了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优秀作品奖。此外,影片《年会不能停!》还荣获了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奖。
全年为超过120家单位提供卓越的发行服务,共计发行了22部影片。华夏电影自主开发的“飞影云数字分发系统”为超过11600家影院提供服务,全年传输次数超过218万次,成功打造了全球领先的电影发行网络。全球首家采用全高帧LED技术的“华夏电影中心”正式建成,并运用HDR LED技术塑造了全新的品牌“焕影岛”。
2024年,我们坚定地承担起新时代赋予的新文化使命,抓住重组整合的契机,经营与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到目前为止,总公司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569亿元,净资产更是高达346亿元。在2024年,总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61.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59亿元,增长幅度为2.58%;同时,利润总额也达到了12.05亿元。集团总部已连续十六次荣登“全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同时,也连续十年被认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并且在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评选中,连续八年荣获“八连冠”的殊荣。
2024年,总公司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携手,共同完成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及巴黎奥运会等系列重大宣传报道及节目制作任务。在此过程中,我们协同总台推出了《国家领导人经济思想系列讲读》、《平“语”近人——国家领导人喜欢的典故(第三季)》以及《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等一批重点节目。海外融媒体频道数量已扩充至46个,这些频道使用32种语言,实现了对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面覆盖。
快手,自2015年创立,专注于构建一个充满温情、备受信赖的“短视频+直播”网络社区服务。到了2024年,该平台的核心业务收入达到了约12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8%;净利润约为153亿元,增幅高达72.5%。至今,快手平台月均活跃用户数约为7.36亿,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0%。
快手独立研发的视频生成大型AI模型已问世。至今,用户数量突破600万,共制作了超过6500万部视频和1.75亿张图片,有效促进了新型生产力工具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此外,快手还推出了“快聘”平台,截至2024年底,该平台已创造了4320万个就业机会。同时,快手还为残障人士提供了短视频直播培训,帮助他们提升技能,并拓宽了他们的收入来源。至今为止,快手公益项目已助力超过500所位于边远地区的学校,为70多万名儿童及青少年群体带来了福祉。
爱奇艺覆盖面广,用户数量超过十亿。在2024年,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243.8亿元,净利润为5.3亿元。
爱奇艺致力于加强自身的原创内容制作能力,持续推出精品剧集。在2024年,其制作的《风吹半夏》、《狂飙》和《人世间》荣获了金鹰奖的优秀电视剧奖项;《风吹半夏》和《警察荣誉》则荣获了飞天奖的优秀电视剧奖项;而《我的阿勒泰》则荣获了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优秀作品奖。自2017年始,爱奇艺着手拓展国产影视作品的海外市场,其国际版应用程序覆盖全球191个国家与地区,提供超过2600部电视剧、综艺和动漫作品,以及超过3900部电影,总计为全球超过1亿用户提供服务。至2024年,爱奇艺在文化相关领域获得国内专利584项,国际专利7项,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0912件,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排名前十。
微博,一个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巨型社交媒体网络平台,截至2024年年末,其月度活跃用户数达到了约6亿,而日活跃用户数则约为2.6亿。在2024年,该平台的主营业务收入高达108.5亿元,净利润为4.7亿元,净资产则达到了39.1亿元。
微博充分利用其“扩大、链接、融合”的特质,聚焦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国家领导人文化思想等核心议题,持续增强信息传播的强度,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已突破720亿次。微博平台上运营的政务和媒体账号数量已超过10万个,粉丝总数超过140亿,年度阅读量接近3万亿。微博在多个领域如文化输出、旅游与文化结合、数字消费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携手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等机构共同推出了“非遗焕新计划”,该计划的相关活动阅读量总计超过18亿次。进入2024年,微博公益计划向超过66个公益项目投放了价值达3.6亿元的公益广告资源,这一投放量占到了其主营业务收入的3.3%。
2024年,河北出版集团深入推进改革,加速发展步伐,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也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
2024年,河北出版集团推出了包括《青春的方向》和《珊瑚在歌唱》在内的30多种出版物及选题,这些作品荣获了国家级的重量级奖项。此外,4家出版社修订的涵盖10个学科的130册教材均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审核,进一步巩固了教育出版的坚实基础。同时,5家出版社成功跻身2024年度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百强榜单,35种出版物版权已输出至俄罗斯、美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河北出版集团在经济效益上呈现稳步提升态势。在2024年,该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8.83亿元,较上年同期微增0.5%;净利润实现11.86亿元,同比增长了7.3%;净资产规模为125.76亿元,较年初增长了9.3%。此外,2024年的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01%,融合发展的成果尤为显著。在国家新闻出版署举办的2024年度出版业科技与标准创新项目评选活动中,该集团荣获“科技与标准应用单位”的称号。
2024年,上影集团,一家影视文化国有企业,紧扣核心职责,充分运用全产业链的强大优势,其主创作品荣获众多国家级大奖,同时在经营业绩上也取得了稳步提升的成果。
202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隶属于上影集团,其制作的动画剧集《中国奇谭》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颁发的优秀作品奖;同时,上影集团推出的第二部电视剧《繁花》亦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以及飞天奖优秀中国电视剧奖。上影集团推出的首部电影《我和我母亲的疼痛》以及《逍遥·游》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及其他电影节上进行了展映。到了2024年,该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22.57亿元,净利润为0.97亿元。到了2024年年末,上影集团的净资产已增至53.54亿元。上影产业在创新驱动下实现了新的进展,于2024年6月,在上影昊浦基地正式设立了“上海科技影都AI创制生态中心”。这一中心开创了“算力池+应用场景(基地)”的崭新创制模式,从而成为了上海电影之城的新标志。
2024年,东方明珠(以下简称“东方明珠”)致力于整合和拓展产业资源,不断加强融合媒体、智慧广电5G、文化旅游以及文化地产等关键业务领域。在这一年里,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水平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东方明珠坚守着主流媒体的核心阵地,到了2024年年末,交互式电视IPTV的用户数已增至6151万,而互联网电视业务OTT的用户数更是高达11275万,两者均呈现出持续的增长态势;广电5G的用户数达到了235.4万,在全国广电行业中位居前列。公司持续提高内容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同时,东方智媒城以及数字影视制作基地等线下文化产业集聚区已经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公司正加速推进融合媒体、文化旅游以及视频购物等领域的业务发展,以实现质的飞跃和效率的显著提高。在超高清技术领域,公司全力攻坚,使得4K和4K HDR节目的产量同比大幅增长107%,节目库存量扩充至1.5万小时,并推出了适合家庭使用的超高清视听解决方案。到了2024年,公司已连续十三年荣获“中国文化企业30强”的荣誉,并且连续八年跻身“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
成立于2012年的喜马拉雅,其旗下产品同样名为“喜马拉雅”,该平台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众多用户的青睐。截至目前,喜马拉雅在各个场景下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已突破3.18亿,内容创作者数量超过1960万,其在线音频服务涵盖了459个不同品类,累积音频内容总量达到了4.88亿条。在2022年的第四个季度,喜马拉雅公司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成功实现了千万元级别的盈利,同时,公司也展望并确保了2023年以及2024年全年的盈利目标。
喜马拉雅致力于深化红色频道的打造,其推出的红色内容传播量已突破50亿。在旗下,亲子儿童、网文及娱乐、播客等业务板块不断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勇于创新。特别推出了“喜马拉雅陪伴机”的定制版,帮助银发一族轻松与世界接轨;“喜马拉雅儿童”则汇聚了超过100万部优质儿童内容,成为孩子身边不可或缺的“故事大王”。喜马拉雅平台连续七年,共有超过十部作品荣获国家广电总局评选的“全国优秀网络视听作品”称号。进入2024年9月,该平台自主研发的“喜马拉雅音频大模型”成功完成国家备案,进而成为国内首个获准接入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音频生成类大型模型。
2024年,凤凰传媒(以下简称“该集团”)专注于核心业务,秉持着守旧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70.33亿元,利润总额为51.35亿元。该集团已连续16年荣登“全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凤凰传媒亦连续四年名列“全球出版50强”,在国内出版企业中位居首位。全年共有120余种图书荣获国家级奖项,其中16种图书成功入选“中国好书”月度推荐榜单。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的共有7种,其数量在地方出版集团中位居首位。凤凰传媒积极推进文学、学术、科普和教育四个领域的原创出版项目,其中37种图书的发行量超过了10万册。“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已成功完成首批图书的出版工作,并被评为“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的典范案例。此外,共输出版权450种,并在海外累计建立了18个“凤凰书架”。全年共推出重点理论读物484万本。电商平台全年销售额达到22亿元人民币。集团积极推进融合发展策略,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超过32亿元人民币,同时,集团自有的出版数字服务平台吸引了超过2200万的用户。
江苏有线(以下简称“江苏有线”)自2008年7月成立以来,已荣获中宣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发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称号两次,并且连续15年名列“全国文化企业30强”,此外,该企业还连续四年跻身“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并多次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最终在江苏省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荣获第一等次。
在2024年,江苏有线实现了79.17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2%;同时,公司净利润达到4.31亿元,同比增长率为0.9%;此外,其净资产也增至234.44亿元,同比增长了1.4%。综合缴费用户数已突破1568.83万户;有线网络数字化率高达99.2%,有线电视在规模和终端收入方面位居全国行业之首,同时在营收规模、盈利能力以及5G在网用户数量等关键指标上,均处于全国同行业的领先地位。江苏有线致力于开发未来电视和视听终端操作系统,多项创新成果荣获国家级奖项;此外,还成功打造了全国首个覆盖全省村镇的“一镇一品”广电特色平台。
浙版集团专注于打造优质出版物,不断深化“国家领导人在浙江对文化思想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国家领导人在浙江对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实践”等核心课题的出版转化工作。致力于提升浙江文化的品牌形象,推动“中华文明的浙江印记”等系列丛书的出版进程,并推出了“浙江优秀先贤教育”和“诗话浙江”等一系列出版物。2024年,《仰望星空:共和国功勋孙家栋》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项,《家国记忆》等四部作品跻身“中国好书”榜单,九个项目被纳入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另有二十个项目被增补进“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这些成果在地方出版集团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浙版集团始终将社会效益置于核心位置,力求在社会与经济价值上实现和谐统一。在2024年,该集团实现了营业收入133.62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6.04亿元,年末总资产规模为332.14亿元。具体来看,主营业务收入为129.69亿元,净利润为12.45亿元,净资产则达到了245.8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浙版集团已连续16年荣登“全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
华数集团,简称“华数”,系一家大型国有性质的文化传媒产业集团,同时在国内有线电视网络和新媒体运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曾两次荣获中宣部等四部门联合颁发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荣誉称号。2024年,华数集团秉承改革、创新、市场三大动力,全年营业收入累计达到116.20亿元,净利润为5.48亿元。公司总资产高达403.78亿元,净资产亦达到171.08亿元,各项经营指标均持续位居行业前列。
华数集团致力于创新驱动,积极推动智慧家庭领域的创新研究以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的构建。2024年,该集团在研发领域的投入达到了8.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88%。此外,通过举办“用户服务月”和“智家工程师节”等一系列活动,华数品牌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年,浙江省的电视用户数量达到了538.3万户,宽带用户数量为264.2万户,同比增长了8.1%。全省广电5G用户数量达到了225.6万,在全国的排名中位居第四;同时,集团在5G用户代理发展以及5G终端销售方面均取得了全国领先的成绩。集团不断努力,积极开拓新型广电网络建设,到2024年底,有线网络的数字化率已经达到了100%。
2024年,宋城演艺在文化旅游领域持续深耕,其推出的广东千古情景区与三峡千古情景区赢得了广泛赞誉。目前,公司旗下千古情景区数量已增至13个,分布在全国12个省市。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3.21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75亿元。
宋城演艺深植于文化肥沃的土壤之中,通过表演艺术讲述着中国的故事。《宋城千古情》展现了岳家军的忠诚与英勇,《上海千古情》描绘了觉醒时代的理想与激情,《西安千古情》讲述了丝绸之路上的沙尘飞扬的传奇故事,《三亚千古情》则传颂了鹿回头的动人传说……这些城市的文化底蕴共同铸就了一部部永不谢幕的精彩电影巨作。宋城演艺将追求打造温馨的现场体验作为企业目标,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这些活动深受游客喜爱。公司旗下各项业务紧密融入消费领域,成为展示城市旅游文化的亮丽名片,同时在创造就业岗位、扩大消费规模、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2024年,华策影视(以下简称“华策”)致力于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通过多元化的生态布局,全面领先于行业。在电视剧、电影、动漫等领域,公司深耕细作,赢得了众多国内外荣誉。《去有风的地方》与《万里归途》共同荣获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五个一工程”奖项;《我们这十年》以及《去有风的地方》则分别赢得了飞天奖和金鹰奖的荣誉;《我的归途有风》亦成功入选了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2024年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名单。
华策影视在传播领域持续提升质量与效率,多部优质剧集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诸如《去有风的地方》和《承欢记》等作品,分别赢得了中美电视节的“年度金天使奖”以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公司自主运营着600余个海外账户,吸引了4500万海外订阅用户。此外,文创园区的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桐庐富春江影视产教融合示范区正式拉开帷幕。影视教育夯实基础,塑造精神,自办学至今,招生规模和专业门类不断扩充,目前在校学生总数已突破1500名。
2024年,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流文化企业的目标,全年成功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高达138.98亿元,净利润为7.45亿元,年末净资产更是达到了149.74亿元。
集团致力于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其核心主题出版物发行量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其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读物销量位居全国第二。文化新领域的建设已全面展开,涵盖了主题书店、综合书店、网络书店、剧场书店以及娱乐书店等五种书店形态的推进。值得一提的是,淮南新华书店人民公园店荣获了“年度最美书店”的称号。集团成功举办了2024年的中国书店大会以及首届安徽青少年阅读教育大会;2024中国黄山书会实现了多项“首次”纪录,吸引了258万人次的总客流,销售额突破1亿元。在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进下,取得了显著成效,研发了皖新AI阅读大模型,推出了元小鳌机器人以及元小鳌口袋学习机,42个直播间全年共进行了5159场直播,电商业务同比增长达到了42.4%。长丰的“北幻城”艺术中心项目占地1380亩,进展情况良好,正在打造一个集文化、商业和旅游于一体的新型示范样板。
作为亚太地区在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领域内的行业先锋,(简称“科大讯飞”)负责建设了我国唯一的认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及语音和语言信息处理方面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公司一直致力于将年度营业收入的20%用于研发投入,2024年凭借“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从而在该奖项上实现了人工智能领域十年来零的突破。
科大讯飞独立研发的星火语音大模型,能够无缝支持74种语种方言,202种中国方言的识别能力遍及全国288个地市,成功解决了强干扰场景下的识别难题,其37个主流语种的表现甚至超越了国际同类产品。依托全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进行训练的星火认知大模型,打造了一个从底层算法到行业应用的全流程自主可控的技术生态系统。公司打造了一个涵盖202种方言的智能识别系统,并创新性地推出了“AI游苏州”方言导览系统等系列项目,借助3D成像和AI语音技术,致力于传承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公司开发的“语言振兴App”已为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的872万用户提供服务,成功实现了中文学习与文化传播的紧密结合。
2024年,江西出版(以下简称“该公司”)着力强化主营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年营业收入预计可达102.38亿元,净利润预计为7.62亿元,净资产规模预计将达到265.94亿元。江西出版集团是全国文化行业独此一家,同时拥有三家A股文化上市公司以及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国有文化企业,其业务涵盖了文化出版、文化传媒、文化科技创新、文化商业运营以及文化资本运作等五大板块,并形成了这些板块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
2024年,江西省出版集团荣获国家级及全国性奖项179项,其中《志愿军:雄兵出击》、《我本是高山》以及《禾下乘凉梦》被授予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项。该集团在图书综合零售市场的实洋占有率位列全国第三,较上年提升了两个名次。同年,集团成功收购了AI数字营销领域的领军企业,助力人工智能技术为传统业务注入新活力。“走出去”卓有成效,实现版权输出506项,同比增长3%。
2024年,山东出版集团(以下简称“山东出版”)在深化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全年营业收入达到了123.87亿元,利润总额为16.44亿元。到了2024年末,集团的总资产规模已增至337.67亿元,净资产更是达到了223.3亿元。此外,山东出版集团在第13次荣登“全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并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项上实现了连续17年的获奖纪录。
山东出版集团积极推行培育知名编辑、汇聚著名作者、打造优秀作品、创立知名出版社的“四名”发展战略,总计荣获国家级奖项91项,并被纳入国家级重点出版工程项目之中。《爹》这部长篇小说荣获了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同时有2种图书进入了2023年度“中国好书”的评选行列。集团在推进“山东文脉”工程建设方面不遗余力,陆续推出了《儒典》、《齐鲁文库》、《齐书》、《黄河大系》等一系列大型重点文化工程项目。此外,“走出去”工作也在不断深化,已有10个项目被纳入2024年度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国家级“走出去”重点工程之中。
2024年,我国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全年资产总额累计达到了226.64亿元,净资产为150.96亿元。在这一年里,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101亿元,利润总额达到了13.1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96.05亿元,净利润为9.95亿元。此外,公司全年共获得国家级奖项和资助54项,省部级奖项和资助82项,并且入选了150余种各类全国性推荐书单。《诗书里的成长》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项。阅读空间经历迭代与升级,10家门店场景得到全新塑造,成为区域文化的新地标。洛阳购书中心荣获“全国最美书店”称号。产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河南省版权登记平台登记的总量已达到5.48万件。同时,规划研发了五育课程和研学实践课程共84门,其中34门被评为河南省中小学精品校本课程。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江出版”)在经营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68.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2%;利润总额为10.7亿元,同比增长18.47%,刷新了历史最高记录;净利润为9.46亿元;净资产达到95.72亿元,同比增长5.06%。该年度荣获国家级及省级奖项超过150个,其中小说《零公里》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项。
长江出版社实行了分类管理制度,对薪酬绩效体系进行了修订,并尝试了目标管理、竞争机制和项目制改革。全省范围内,书店的形象、业态、营销和服务等方面都实现了“四个升级”,其中宜昌的屈原书城荣获了全民阅读大会颁发的全国最美书店称号。同时,武汉书展成功打造了品牌效应,现场参观人数达到约16万,网络浏览量更是突破了1.2亿次。
芒果超媒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湖南广电旗下的芒果超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芒果超媒”)开启了主流宣传的新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光明行”作为年度主题创作的引领,成功推出了包括《日光之城》在内的7个重要项目。芒果超媒采用“平台、内容、渠道、营收”四位一体的策略,加速推进国际传播进程。在年内,芒果TV国际App的总下载量实现了从1.3亿到2.6亿的增长;同时,《歌手2024》和《声生不息》等系列节目模式也持续向海外输出。此外,芒果TV国际App的收入也实现了从0.62亿元到1.4亿元的增长。
芒果TV全年推出了160档各类综艺节目,其中创新类节目占比高达40%,其综艺的有效播放量始终位居行业首位。与此同时,芒果TV的电视剧《小巷人家》和《国色芳华》等佳作接连上映,在豆瓣评分最高的10部华语剧集榜单中,芒果TV的作品占据了三席。此外,芒果TV还推出了“大芒剧场”微短剧品牌,其10部作品被广电总局选入“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推荐片单。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24年,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湖南出版”)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该集团全年主营业务收入高达135.91亿元,利润总额为14.98亿元。到了2024年底,其净资产已增至256.68亿元。湖南出版的经济指标在全国出版集团中位居前列,同时在“全球出版50强”排行榜上,中国企业的排名中,湖南出版位居第二。
湖南出版社紧密围绕核心主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辅导读本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等关键读物,其销量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出版社秉持着以优质内容取胜的原则,《毛泽东文谭》和《彩瓷帆影》分别成功获奖或入围了2023年度中国好书榜单。《月光紧追不舍》与《海牛号》则荣获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开卷公司的实际数据表明,2024年,中南传媒在所属公司旗下的表现卓越,其市场占有率在地方出版集团中稳居首位;同时,在新书市场领域,其占有率更是成功攀升至全国第一。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作为腾讯集团在游戏运营领域的核心企业之一,在2024年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2078.24亿元,净利润高达1071.97亿元,净资产则达到了2539.38亿元。
腾讯科技借助多样化的产品组合,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北京市文物局携手打造了《数字中轴·小宇宙》项目,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对北京中轴线进行了全新的解读,荣获了2024年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金奖。《王者荣耀》这款游戏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基本色调,使玩家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无穷的乐趣。2024年,《王者荣耀》成功推出了11款创意皮肤,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直接呈现在了广大用户面前。同时,该剧还推出了《庆余年第二季》这部影视剧,致力于对传统文化题材进行现代性的重新诠释,从而为在全球化的语境中讲述中国故事开拓了全新的途径。
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省内广电网络的统筹规划、建设、运营及管理工作。该公司网络信号实现了对全省20个地市、111个县区的全面覆盖,服务用户数量超过800万户。在2024年,公司致力于保障用户、收入和安全,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其营业收入达到了60亿元,净利润为2.8亿元,总资产更是攀升至205亿元。公司秉持有线电视在思想舆论和公共文化方面的特性,整合了自有电视大屏、移动端的“谷豆TV”以及新媒体矩阵等多个平台资源,着力加强“首页、首屏、首条”内容的建设,并积极进行主题和主线宣传。电视大屏的“新闻专区”全年累积了超过4.1万条各类新闻资讯;针对关键主题,我们设立了200多个专题专栏;同时推出了“深改开新局”、“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新质生产力在中国”等多个新闻专题,旨在积极展示改革发展的积极态势,并汇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截至2024年底,广东省出版集团的总资产达到了318.50亿元,净资产为145.57亿元。在这一年中,该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48.79亿元,净利润为10.61亿元。此外,集团还上缴了3.33亿元的国有资本收益和专项收入。
《国家领导人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文件以及党纪学习教育用书等30多种核心政治读物,全年发行量超过500万册,在全国范围内位居首位。广东版图书的影响力持续增强,《我的阿勒泰》一书年销量突破150万册,李娟的全部作品销量累计超过500万册。此外,我们自主研发的16个学科共计96册教材,已被纳入教育部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历经五年的精心编纂,《岭南文化辞典》这部汇聚了岭南文化精华的巨著,字数超过五百万字,现已正式出版发行。岭南古籍出版社也宣告正式投入运营。同时,信宜钱排镇、普宁流沙东街道等地共107家新华“悦读空间”试点也已建成。此外,精心制作的澳门《中国语文》教材,在当地的中小学校中,小学和中学的使用覆盖率分别达到了百分之百和百分之九十。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121.48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93%。然而,净利润方面,公司录得了16.04亿元,相较之下,出现了1.52%的下降。在净资产方面,公司表现稳健,达到了150.07亿元,同比增长了11.87%。
公司正稳步实施“一企一策”策略,不断深化“小总部”模式、“扁平化”管理以及人才引进、培养和留用机制改革,以此激发企业发展的新活力。借助科技力量推动渠道升级,加速推进图书电商、供应链、实体书店和教育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建设,打造覆盖全渠道的发行网络。在全年中,共发行了超过百万册的主题时政读物。文轩在线为全国510家出版社提供在线服务,订单量突破5000万笔,营业收入达到36.31亿元,同比增长10.85%。其“文轩优学”云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超过475万人的服务,并建立了244个劳动实践教育合作基地。全年共输出版权486项,旗下9家出版社均荣登2024年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100强榜单。
本版文字整理:温源、姚亚奇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7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