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CBA季后赛赛程确定谁能在南昌赛场脱颖而出
161 2025-08-01
该赛季常规赛中,平均每场比赛有43名球员得分超过20分,更有6名球员的平均得分突破了30分大关……在NBA季后赛正式启幕之前,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统计数据已经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热议。
这个赛季的NBA可以用“数据大爆炸”来形容,尽管常规赛得分王恩比德的场均得分33.1分并非过去5年里的最高,然而,竟然有6位球员的场均得分突破了30分大关,这一成就已经刷新了NBA的历史纪录。
为什么NBA球员看起来得分越来越容易了?
在季后赛附加赛即将拉开战幕之际,美国知名媒体ESPN的资深评论员蒂姆·邦坦普斯,针对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剖析,探讨了NBA在推崇进攻理念的同时,所展现出的成长脉络和商业运作策略。
NBA本赛季场均得分前十。 图片来源:虎扑
史无前例的“数据大爆炸”
从球迷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确实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同样,从整个联盟的角度审视,这也被视为一件积极的举措,因为在这每个比赛的夜晚,观众们都能亲眼目睹我们展现出的丰富技巧。
面对ESPN提出球员数据激增的问题,库里给出了乐观的回应:“得益于我们精湛的技艺,我们能够持续高效地得分。”
就如库里所说,这个赛季的观赛体验应该是非常过瘾的。
依据NBA官方的统计数据,当赛季步入决战阶段,联盟中场均得分突破20分的球员人数一度激增至近乎60位。即便赛季结束,这一数据有所下降,但仍有43位球员的平均得分超过了20分,这一纪录成为了NBA历史上的最高点。
在NBA超过70年的发展历程中,之前未曾有超过31名球员在单场平均得分上突破20分的大关。然而,在上赛季这一数据降至27人之后,本赛季这一数字竟意外激增至43人。
不仅如此,本赛季全联盟场均得分超过30分的球员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单场得分超过30分以及40分的比赛场次也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令人瞩目的还有,在利拉德和米切尔分别展现出单场71分的高光时刻后,本季就此成为了NBA历史上第一个赛季中,出现两位球员单场得分均突破70分的非凡赛季。
利拉德不仅有过单场71分的卓越发挥,更在赛季中创下过单场60分的壮举;与此同时,独行侠的卢卡·东契奇也曾在一场比赛中斩获60分,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场比赛中,他不仅得分高达60分,还抢到了21个篮板,并贡献了10次助攻,成功摘得“超级三双”的荣誉。
紧接着,恩比德在一场比赛中贡献了59分和11个助攻,外加7次封盖;戴维斯则拿下了55分和17个篮板;阿德托昆博,也就是“字母哥”,创造了个人生涯最高分55分;即便是38岁的詹姆斯,也能在生日之夜斩获47分,几乎实现三双;而约基奇在圣诞大战中更是收获了41分、15个篮板和15次助攻的“大号三双”……
在过去的NBA赛季中,这样的数据实属罕见,然而,时至今日,它却成了顶级球星们司空见惯的常态。
规则和战术,成就了数据
超级球星们的得分似乎变得异常简单,这是否意味着当今球员的得分实力和进攻技巧已经超越了乔丹时代的顶尖球员?
ESPN的分析指出,导致“数据大爆炸”现象的成因,除了联盟为保障球员安全而实施更为严厉的判罚标准之外,各队教练的战术策略和球队构建方法亦扮演了关键角色。
迈克·马龙教练被誉为“一星多射”战术的创始人,当年在为詹姆斯量身定制战术方案时,或许他自己也未曾料到,这套战术会在未来引发NBA众多球员的竞相模仿,进而演变成为进攻策略中的主流思想。
ESPN的报道指出,在2005至2006赛季以及2009至2010赛季期间,马龙担任骑士队助理教练,那时他已为詹姆斯量身打造了一套独特的战术体系——即在詹姆斯身旁部署了尽可能多的稳定射手。
在詹姆斯身旁配置上可靠的射手,他几乎无人可挡。正如马龙在ESPN的采访中所述,若詹姆斯身旁缺少众多杰出射手,防守工作相对容易许多。尽管如此,要想完全防住他仍非易事,但防守目标将变得非常清晰。
倘若詹姆斯身旁配备上射手,那么他在运球突破时的活动范围将显著扩大。
凭借这种“为顶级球星创造机会”的战术策略,詹姆斯在迈阿密热火和克利夫兰骑士的效力期间,成功实现了连续八年晋级总决赛的辉煌成就,同时,在那些赛季中,依靠雷·阿伦、迈克·米勒、凯尔·科沃尔等一众神射手,他赢得了自己迄今为止的4个NBA总冠军中的3个。
自那时起,这种进攻策略在NBA赛场上广为流传,不仅勇士队凭借其顶级射手史蒂芬·库里和克莱·汤普森而闻名,雄鹿、凯尔特人、76人和独行侠等队也纷纷围绕各自的核心球员打造出了“一星多射”的战术体系。
约基奇通过制造进攻机会,提升了自身的竞技水平,同时,这也让诸如字母哥和恩比德等球员达到了MVP的水准。
马龙教练认为,NBA中的多数球队已开始采纳这种“制造空间”的进攻策略——即便是球队中的进攻核心,哪怕是大个子球员如恩比德或约基奇,也能在距离肘区或弧顶更远的区域发起进攻。
若赛场上缺乏一位投篮精准的得分手,那么敌方球员在布防时便能够轻易地针对我方的主要得分手进行重点盯防。
尤为关键的是,当球队的核心球员与身边的射手共同创造进攻机会,这些射手在三分线外的投篮命中率也随之显著提升。
波普在赛季中三分球命中率稳定在42%,而灰熊队的肯纳德更是以49.4%的命中率领跑,篮网队的乔·哈里斯也以42.6%的命中率紧随其后……
众多球队正逐渐在核心球员身旁配备四位射手,勇士队的主教练史蒂夫·科尔也对此趋势进行了讨论,“若场上的每位球员都具备投篮能力,紧接着篮球传至擅长突破的球员手中,这样的进攻模式确实难以被有效防守。”
“持球大核”变多了
除了得到队友的支持,球星数据提升的另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他们参与“英雄球”的场次有所增加。
ESPN列举了一组数据,指出本季全明星球员的平均使用率已攀升至30%,这一比例在NBA历史上前所未有,任何过往赛季都无法与之相比。
须知,30%的使用率,过去只有像哈登和雷霆时代的威斯布鲁克这样的“持球核心”球员才能达到,然而,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球员成功将个人使用率提升至这个水平。
不仅如此,另一份数据统计显示,在本赛季中,有三位球员的使用率成功跻身NBA历史球员使用率排行榜的前十一个位置,他们分别是字母哥、东契奇以及恩比德。
NBA回合占有率前十球员。 图片来源:虎扑
换言之,“将球权交予关键球员”已逐渐成为NBA赛场的普遍趋势,而NBA联盟对规则的调整亦使得球星们获得更多走上罚球线的时机,因此,这些核心球员的得分水平也持续攀升。
在我担任主教练的首个赛季,伦纳德便向我阐明,他的主要任务是得分,亦或是成功吸引至少两名防守者对他进行看管。至于球队如何实现得分,这便成为了你的职责所在。
尼克·纳斯,猛龙队的主教练,回想起自己指导“持球大核”的日子,直言在NBA这个大环境中,进攻变得更为轻松,“我认为进攻的确变得如此简单。”
那么,随之而来的另一个疑问是——季后赛是否也会变成球星们尽情展现得分天赋的舞台呢?
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季后赛似乎对得分手并没有那么友好。
依据ESPN的统计数据,NBA联盟中,球队在季后赛的得分首次超过常规赛得分是在1984-1985赛季。然而,在上一赛季,季后赛中各队的平均得分相较于常规赛的平均得分下降了6分。
不仅如此,那些成功晋级季后赛的全明星球员在比赛中的使用率较常规赛有所降低,具体下降了1.83个百分点;这一变化程度,自1984年季后赛以来,仅次于历史第二高。
换言之,一旦季后赛拉开帷幕,各队的杰出球员在进攻时遭遇特定防守策略的可能性显著增加,而且他们也不太可能通过“一人多射”的战术来有效拉开对手的防线。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
随着各支球队纷纷打起进攻的旗帜,这样的NBA是否变得更加引人入胜?然而,这种模式化的进攻战术是否在抹平了球队的独特风格后,反而削弱了NBA球星在国际赛场上的竞争优势呢?
答案,还在风中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