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袁世凯在民国历史上有着怎

北单实体店微信:200833335 2025-07-29 19:06

王凯

民国时期孙中山袁世凯关系_孙中山 袁世凯_孙中山袁世凯会面历史背景

孙中山与袁世凯在民国历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民国建立伊始,孙中山为了推动清朝皇室退位,主动放弃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并向南京的临时参议院力荐袁世凯接替。到了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宣誓就职。他对袁世凯的礼遇极为尊崇,如同对待国家元首一般。

孙中山卸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并未享受到片刻的闲暇时光。他相继前往上海、武昌以及广东等地,广泛结交各界人士。他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与党内同志的情感联系,同时扩大自己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南中国的知名度。直至四个多月后,在接到袁氏的邀请之后,孙中山才从上海启程北上。

孙中山原本打算与黄兴一同前往京城,然而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武昌起义的功臣张振武在北京不幸被袁世凯所害。北洋政府的这一行径激起了革命党人的强烈愤慨,黄兴因此决定推迟进京的计划。到了18日午后,孙中山便登上了“安平号”轮船。码头边送别的中外人士川流不息,其中有人对孙中山的安全表示忧虑,劝他尽量避免轻易前往京城,而袁世凯派遣的迎接官员则敦促孙中山邀请黄兴一同前往,甚至有人跪地恳求。孙中山却笑着回应:“有什么大事是非我一人不可解决的,为何要强迫克强(黄兴的字是克强)与我同行呢?我同样认为克强不应前往。”说完,他下令启程。下午四点二十分,安平轮在微风细雨中缓缓驶离。

轮船抵达天津之后,孙中山改乘火车前往京城。在8月24日的下午,孙中山及其随行人员抵达了北京的正阳门火车站,袁世凯以最高规格的礼遇接待了他,并为他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入夜,袁世凯设宴款待孙中山一行,他在致辞中极尽恭敬之词:“孙先生创立了中华民国,其功勋卓著,声名远播,流传千古。我虽然不才,继承了其后的事业,内心深处却担心难以胜任这一重任。”

这是孙袁第一次会面,“欢若平生,恨相见晚”。

孙中山于8月24日抵达京城,直至9月17日离去,他在北京逗留了整整25日。在这期间,他与袁世凯的会面次数高达13次,其中多数为私密交谈。有时,孙中山的广东籍同乡、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亦在场。根据国民党编纂的《国父年谱》所述,孙中山在京停留约一个月,与袁世凯会面达十三回,每次会面时长从下午四点持续至晚上十点或十二点,甚至有延续至凌晨二点的情形。在每次的会面中,仅有陈先生与袁世凯、梁士诒这三位人物参与,其他随从都被请退。他们所讨论的内容都是关于国家的重要事务,涵盖国内外形势,诸如铁路、实业、外交以及军事等多个领域,表面上交流非常融洽。陈先生看穿了袁世凯的野心,尽管如此,他仍然给予袁以高度评价,以此来安抚他的情绪。

孙中山似乎已经意识到袁氏有着勃勃野心,他们之间的交流看似和谐,实则仅停留在表面;尽管言辞投机,但彼此之间并非真正的知己。

袁世凯多次邀请孙中山赴京相会,其真实意图究竟为何?实际上,袁世凯的目标相当清晰。他首先试图对孙中山进行试探。在孙中山决意将大位让予袁世凯之后,南京临时参议院随即制定了一部《临时约法》,将总统制更改为责任内阁制。南京方面的意图显而易见,即通过责任内阁来对袁世凯的权力进行限制。

依据《临时约法》的相关条款,袁世凯虽然身为临时大总统,却只是虚君之位。然而,这位擅长权谋的旧官僚,内心却渴望成为时代的中心人物。袁世凯不仅自己不愿屈居虚君之位,就连他周围的人也持相同观点,均不认同他仅仅担任虚君的角色。

正当此关键时刻,宋教仁将同盟会等数个政党进行了重组,成立了国民党,并推选孙中山担任理事长一职。同盟会原本就是参议院中的最大党派,经过重组后,其在参议院中的席位更是占据了多数。孙中山是否会在议会选举中卷土重来,这成为了袁世凯最为忧虑的问题。据总统府参议官唐在礼所述,袁世凯邀请孙中山进京的目的之一,便是为了探明孙中山究竟有何打算。在二十余日的交往之后,袁世凯对孙中山的性格与思想有了大致的了解。孙氏离京后,袁世凯曾向身边的人言道:“孙中山先生胸怀壮志,见解非凡,然非脚踏实地之人,仅限于发起者之列。”从现代的视角来看,袁世凯对孙中山的这一评价颇为公允。

袁世凯的第二个目的是笼络孙中山,进而为自己所利用。众所周知,彼时北洋系并非独霸天下,孙中山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望,同盟会在参议院内拥有压倒性优势,而黄兴所领的南京留守府亦拥有众多军队。若孙中山得以进京,无疑将为袁世凯减轻诸多困扰。首先,此举能彰显袁氏治国的民意所向,已赢得包括孙中山在内的全国上下的普遍支持;其次,借助孙的威望,有利于改善与参议院的关系,为未来的选举奠定坚实基础。孙中山的要求和承诺

袁世凯意图测试并争取孙中山的支持,那么,孙中山此行的目的和心中所想又究竟是什么呢?

孙袁会的宗旨在于共同商讨国家大计,共同推动民国的发展。在前往北京之前,孙中山明确指出,他此行北上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支持袁大总统推行有利于国家和民众福祉的政策”。他所提及的“有利于国家和民众福祉的政策”,具体指的是发展实业和修建铁路。

孙中山与袁世凯的交谈中,除了铁路修建的话题,迁都之事也是他们讨论的焦点。过去,孙中山提出让位时,条件之一便是袁世凯需前往南京履职,然而袁世凯却以手段蒙混,得以规避。如今,孙中山再次提及旧事,在多个场合提及迁都议题,甚至已经为袁世凯规划了新都的选址——南京、武昌或是开封。孙中山多次提及此事,其意图显然是促使袁世凯离开北方的根据地,将他置于南方革命势力的控制之下。然而,孙中山担心袁世凯不愿离开北京,因此,他还将袁的家乡河南作为备选方案。

袁世凯应允了孙中山关于修建铁路的请求,然而对于迁都的建议,他却断然拒绝。他派遣孙中山负责铁路建设,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其兴趣,另一方面则是提供一个有利可图的职位,目的在于使其稳定下来,防止其继续参与革命活动或发起反抗。

袁世凯与孙中山的志向相异,他一心想要稳固总统之位。据唐在礼所述,在孙袁会晤之际,袁世凯曾向孙中山提出,“在全国面前公开表明自己永远不欲担任大总统职务,而应专注于国家实业的发展”,但孙中山并未接受袁世凯的提议,仅承诺在十年内不涉足政事,以便袁世凯能够安心完成两届总统任期。须知,《临时约法》规定总统任期为五年,但可连任一次。

孙中山曾誓言“十年不问世事”,这一承诺透露出他内心对东山再起的渴望。实际上,在北京停留仅十天之后,孙便公开表态:“即便十年后,若国民希望我复出从政,也并不算晚。”这样的言论为日后孙袁之间的矛盾埋下了隐患。不久后,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遭到暗杀,不幸丧生,“二次革命”因此爆发。孙中山再次高举反袁的旗帜,与袁世凯彻底决裂。

(摘自《团结报》)

下一篇: 2025年欧联杯决赛曼联能否借关键阵
上一篇: 2023 年英超联赛激战正酣这些直播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