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智牌世界杯 12 月将在巴塞罗那开赛中国队出征
81 2025-08-02
过去七年,NBA的盈利榜单终于有了答案,金州勇士凭借实际盈利将所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甚至与自身的差距都不止一条街的距离,反观洛杉矶湖人,虽拥有詹姆斯这块超级金字招牌,球队盈利却从第一下滑至第三,这场本应属于超级巨星与大市场的双赢局面,最终竟演变成了“你强任你强,我自赚钱王”,细细品味,球迷们心里或多或少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事儿要从2018 - 19赛季讲起,那时勇士刚结束四年三冠的王朝巅峰,按理论人气和关注度会下滑,然而实际是他们盈利稳居榜首,特别是在詹姆斯正式加入湖人的同一年,湖人年盈利超过了勇士,甚至比号称“印钞机”的尼克斯还高,4.7亿、4.8亿、4.5亿,三巨头轮流占据首位,这怎么看都是大市场的成功,可惜好景不长,从詹姆斯加盟湖人的第二年起,勇士开始反超,湖人和尼克斯的盈利都减少了,即便勇士自身也经历了盈利下滑,可一旦NBA全面复赛、球市回暖,勇士迅速崛起,2022年盈利飙升至7.5亿,2023、2024年稳定在7.7到7.8亿,湖人却一直处于5到6亿的范围,尼克斯则悄然实现超越,直接将湖人挤到盈利榜第三 。
问题出现了,湖人有詹姆斯,市场号召力也不错,为何却被勇士、尼克斯超越了呢?难道“詹皇效应”也会失效?这听起来不太合理,实际上背后的逻辑比想象中复杂。首先,勇士盈利大幅增长,这离不开库里的个人影响力、球队持续的吸金能力。湾区球迷的消费能力以及主场氛围,在NBA中几乎处于顶尖水平。再者,大通中心的商业开发,其场馆变现能力不是一般球队能相比的。湖人虽有斯台普斯(现加密货币.com球馆),但洛杉矶娱乐资源分流严重。詹姆斯个人流量大,然而他加盟后,湖人整体战绩不稳定,季后赛表现起伏大。疫情期间联盟整体收入减少,湖人也受到了冲击。此外,球队运营较为保守,商业开发和球迷互动略显不足,与湾区“流量+产品+氛围”的模式相比,有些滞后。
再说尼克斯,这支球队年年被球迷调侃为“摆烂之王”。但别忘了,纽约这个市场底子深厚。哪怕球队战绩糟糕,仍有一大堆忠实球迷支持。麦迪逊花园广场的票价以及周边消费,一直处于全联盟顶级水平。最近两年尼克斯情况逐渐好转,场内场外的氛围带动收入回升。最终在2024年实现盈利并反超湖人。说是“体面翻身”,其实更像是大市场韧性的体现。你说巧不巧,湖人这边“詹皇效应”反倒成了盈利滑坡的证明。
当然,最离谱的要数火箭队,在2019年和2020年这两年,火箭盈利状况仅次于勇士、湖人、尼克斯,有能力与顶级豪门竞争,然而球队管理层却遭到球迷疯狂吐槽,明明赚得很多,却不愿多掏些钱交奢侈税来补强阵容,这种“抠搜操作”直接致使球队错失争冠机会,球迷看着都为哈登和保罗感到委屈,这种小市场球队以豪门姿态赚钱,却用小气方式省钱,怎么看都让人心里犯嘀咕 。
库里无疑是勇士这波盈利飙升的最大功臣,他在球场上表现出色,个人魅力十足,商业价值极高,在联盟中已属现象级存在,每次主场比赛几乎都一票难求,周边产品也卖到脱销,即便球队偶尔战绩下滑,球迷热情也从未降温,这种持续的 IP 变现能力,堪称 NBA 模板级别的存在。反观湖人,詹姆斯到来虽提升了球队曝光度,但在盈利方面却被勇士彻底甩开,甚至还被尼克斯反超,这种“巨星不等于盈利”的反直觉现实,估计很多球迷都没想到。
再瞧瞧联盟后排,灰熊、活塞这类小市场球队,盈利始终处于垫底位置,既没有大牌球星的助力,也没有市场红利可享,依靠联盟分红以及艰难经营来维持生存,偶尔有所起色也很快被现实打回原样,这便是NBA的现状:大市场、明星、运营,缺一不可,缺了其中一环就只能停滞不前。
最后进行总结,勇士在过去七年凭借几乎断层式的盈利,证明了球队运营以及市场开发的重要性,湖人尽管拥有詹姆斯,却未能保住盈利榜首的位置,尼克斯则依靠市场韧性悄然实现翻身,在这种看似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实际上隐藏着NBA商业生态的残酷与现实,球迷们期望看到球星和球队实现双赢,然而市场规律终究不会讲情面,未来谁能够笑到最后,还要看谁能够抓住时代的窗口,这不仅要依靠明星,还需要依靠体系和运营,至于火箭那种“赚了钱却不进行补强”的操作,只能说是让人又爱又恨,毕竟球迷的心气和球队的打算,从来都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