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 第二阶段 12 月 6 日开打全明星赛票价引球迷吐槽
155 2025-08-02
在2024年的CBA季后赛中,浙江广厦与北京北汽的第三轮较量中,胡金秋在比赛的首节便遭遇了两次犯规的处罚。
若换作他人,或许心态早已崩溃,然而他却坚守阵地,全场独得26分,并且命中了至关重要的三分球。
记者在比赛结束后询问他调整策略的方法,他挠了挠头回答:“犯规次数增多,我就尽量减少身体接触,多跑动,用腿来弥补。”
这话听着简单,但能做到的人没几个。
十年间,胡金秋从新疆库尔勒的一名不为人知的高大球员,蜕变为CBA联赛的标志性人物,这一切都得益于他那种“言辞朴实,行动果敢”的精神。
身高2米11,技术却像后卫
初次目睹胡金秋挥洒球技的人,常常会感到困惑:这位身材高大的球员为何不遵循常规打法?
其他队伍的中锋都在篮下奋力强攻,而他却在三分线外准确投篮,其三分球命中率始终维持在38%以上。
更绝的是他的面筐技术,急停跳投的流畅程度,活脱脱像个后卫。
在2024-25赛季,他表现卓越,场均贡献24.3分,同时抢下8.7个篮板,最终荣获常规赛最有价值球员称号。
季后赛表现更为强劲,场均得分高达26.8分,他因此成为了CBA历史上首位在单赛季季后赛总得分突破600分的国内球员。
北汽队为了阻止他的发挥,接连派出范子铭、李慕豪等几位健壮的球员进行围堵,然而他依旧能够得分,依然能够抢到篮板。
王博教练曾言:“胡金秋最令人畏惧之处,并非其天赋异禀,而是他能够将简单之事反复磨练至完美境界。”此言非虚。
每日拂晓五时,他坚持不懈地强化体魄训练;无论胜负,每场赛事结束后,他都会邀请录像分析师共同回顾,分析研究,持续约半小时。
队友开起了玩笑,调侃他“简直比闹钟还要守时”,他轻笑一声,回应道:“这不就是‘笨鸟先飞’的道理吗?”
从“软蛋”到硬汉
刚进CBA那会儿,胡金秋没少挨骂。
有人认为他的打法过于柔和,擅长投篮却缺乏对抗精神;另一些人则觉得他在防守端表现如同木桩,虽然身材高大却缺乏足够的震慑力。
在2019年的世界杯赛事中,他首次代表我国国家队亮相,但表现一般,论坛上充斥着“胡金秋表现不佳”的讨论帖。
但这家伙有个特点——骂得越狠,他越较劲。
自2021年起,他的肌肉量显著增加,体重攀升至118公斤,这使得他在篮下的对抗中不再处于劣势。
防守端更是脱胎换骨,封盖时机掐得准,卡位动作干净利落。
在去年的亚洲锦标赛上,面对韩国队的交锋,对方的中锋企图以身体优势将其压制,然而连续三次尝试均未能成功,反而被对方巧妙地一记盖帽击飞。
赛后韩国教练摇头:“这哪是内线?简直是堵墙。”
现代篮球的“活教材”
胡金秋让对手感到尤为棘手的,在于他精准契合当代篮球运动的“空间型中锋”角色。
他既能投篮得分,又能进行有效传球,防守范围宽广,而且罚球命中率高达八成二。
在广厦队的战术板上,他常常扮演着进攻的核心角色——他站在高位控球,既能传球又能投篮,面对防守者的扑上,他便会巧妙地突破,而一旦对手收缩防守,他则果断选择强行上篮。
北汽队队长方硕在比赛结束后抱怨道:“防守他得如同防范间谍一般,稍有疏忽,就会给他留下可乘之机。”
这种全能性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他家中收藏了数百GB的NBA赛事视频,专注于深入分析约基奇的组织配合以及字母哥的进攻转换技巧。
有一次,记者向他询问为何如此刻苦地练习三分球,他坦率地回答:“如今,中锋若不会投篮,就如同自断一臂,我绝不愿意被时代所淘汰。”
国家队的定心丸
在2024年的亚洲锦标赛上,中国男篮的表现时好时坏,但胡金秋却始终表现出色,如同磐石般稳固。
场均19.4分9.2篮板,打菲律宾关键战独砍28分。
球迷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每当他在场时,球队的进攻显得井然有序;可一旦他离场,场面便立刻陷入混乱,仿佛一锅煮沸的粥。
杨毅解说员不禁感慨:“即便国家队缺少了耀眼明星,却绝不能缺少胡金秋这位关键球员。”
库尔勒的老街坊们至今仍清晰记得,胡金秋小时候总是捧着那个破旧的篮球,在土场上一直练习到夜幕降临。
如今他成了CBA的标杆,但训练馆的灯依然亮得最早。
有的人或许能短暂走红,这主要得益于他们的运气;而那些能够持续十年之久的明星,则是凭借将运气转化为自身实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