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美加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抽签揭晓网友为何吵翻
183 2025-08-02
一周后的世界杯(6月12日),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在股市也是如此。一些人担心“世界杯魔咒”,但似乎更多人看到的是令人兴奋的商机,比如啤酒股。
“无啤酒,不足球”,“掘金啤酒股”,“啤酒股提前‘开战’”,光看各路财经媒体最近的新闻标题,这次为期一个月的巴西足球世界杯,俨然成了整个中国啤酒行业的大救星。更有媒体不厌其烦地搜罗了世界杯对 A 股啤酒股的利好“证据”,2010 年世界杯举行前的 15 个交易日,青岛啤酒涨幅超过 8%,今年 5 月以来,青岛啤酒一度涨近 7%,燕京啤酒涨超 5%。不仅啤酒行业如此,彩票、娱乐、广告传媒等行业也被热捧为潜在受益的“世界杯概念股”。
套用当下流行的一种说法,类似世界杯带来的个股行情,这种投资机会应该可以概括为“事件驱动性”,金融危机之后,A股市场大盘深陷困境,整体大行情没有希望,“事件驱动”悄然成为不少投资人新的寄托之处。卖方机构抓住时机,投其所好,大力谈论各种“事件驱动”机会,结果是,“事件驱动周报”成为许多券商定期对外推送的重点报告 。事件驱动的题材多种多样,什么都有:大的如世界杯,小的像安吉丽娜•朱莉的乳腺切除手术,还有收购幕墙生产企业,以及两位马航370乘客冒用护照登机、北京暴雨淹车这类情况……不管是你能想到的,还是想不到的,都有可能成为驱动行情的重大事件。
但从根本上来说,这类被称作“事件驱动”的情况,多数时候都变成了被短线炒家利用的题材,常常呈现出“一日游”或者“几日游”的态势,对相关个股的实质利好非常有限,最终“埋单”的大多是盲目跟进的散户 。
以啤酒为例,有券商报告指出,从过去三届世界杯的情况来看,在世界杯前一个月,啤酒行业具有相对正收益,然而该赛事本身对啤酒销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在2002年世界杯期间,国内啤酒销量和销售额均未出现明显增长,在2006年世界杯期间,国内啤酒销量和销售额也均未出现明显增长,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国内啤酒销量和销售额同样未出现明显增长,并且个股的行情往往也很难持久。
国内某券商近期发布了世界杯专题报告,该报告直接向投资人提出建议,在世界杯开赛前一周,对饮料、葡萄酒和旅行社板块进行做多操作,在世界杯开始后2周内进行平仓操作!
当然,完全否定所有的“事件驱动”利好是很武断的做法。例如世界杯对于啤酒行业,若能利用好在国内啤酒消费旺季举办的这一盛事进行有效营销,世界杯就有可能成为一些啤酒品牌获得更长远成功的催化剂。再如雾霾、上海自贸区等“事件驱动”因素,从长期来看,类似事件确实会给相关行业带来实质性利好。
所以,对于“事件驱动”需要辩证看待,要判断其含金量究竟有多少,还需要进行专业的研究与分析。在这方面,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相比广大散户更具优势 。
仍以世界杯啤酒热为例,最近有报道说,趁着世界杯进入倒计时阶段,多只基金开始挖掘啤酒股,重仓持有青啤、燕京啤酒等啤酒股,但是查看相关基金的公告可以知道,很多基金并非刚刚进入,而是已经持有很长时间了。比如兴全趋势基金,在2012年2季报中就已披露持有青岛啤酒超过700万股,此后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只是去年三季报时稍有增加,并非最近才“应景”买入。也就是说,机构对一些所谓“事件驱动”概念股的投资,更多是基于对基本面前景的研究与判断。
从这个角度讲,想要防止A股市场持续被过多短视的“事件驱动”干扰,就得进一步加速壮大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队伍,进而改变当下由散户主导的、“重博弈、轻投资”的市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