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控江中学篮球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感与位置感的传切、突分战术跑位练习
在体育课上,如何有效地传授篮球战术,使学生能在比赛中自如运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不少情况下,学生们对战术的理解存在障碍,他们在比赛中往往难以作出恰当的反应。
郭曙光的教学理念
郭曙光老师在上海市控江中学教授篮球,他的教学方法特别,侧重于篮球意识中的“时间”和“空间”教育。这种教学方法颇具创新性,表明他不仅仅教授动作,更注重于更深层次的意识训练。例如,在别的学校的篮球课上,可能更侧重于体能训练或基础动作的重复练习。然而,郭老师则是从学生的思维出发,引导学生明白何时该处于何地。他所教授的战术配合等内容,是18课时大单元教学中的关键部分。到了第16课时,当涉及到传切、突分战术配合跑位时,便是之前教学成果的总结和应用阶段。
郭老师所倡导的理念要得以落实,需依赖长时间的教学探索和学生们的协作。毕竟,从意识层面进行教学并不像体能训练那样一目了然,它可能需要我们更多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自主理解和领悟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剖析
本节课主要讲解跑步位置的正确方法和路径。在控江中学的篮球场,排列着标志杆和标志筒,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确跑位路径。不难想象,在训练中,同学们会沿着路线奔跑、传球、切入。然而,难点在于如何在战术配合中准确运用跑位。由于比赛变化多端,实际比赛中还会遇到对手的干扰和意外情况。
篮球战术并非仅限于理论教学,其关键和难点需通过实际操练和对抗来逐步领悟。郭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需持续纠正学生的站位失误,同时指导他们学会在复杂情况下维持恰当的站位。
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些篮球技巧和战术,能够提高自己的多方面技能。他们能够更敏锐地观察比赛,深入理解比赛,形成正确的比赛理念和认知。比如在学校举办的半场三对三比赛中,掌握了这些战术的学生会主动拉开距离,为进攻创造更多机会。相反,新手们往往只是盲目地奔跑,拥挤在一起。
提升竞技水平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对某些学生而言,他们可能需要投入比他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每个学生的能力各有不同,有的学生能迅速掌握并在比赛中游刃有余,而另一些学生可能需要不断练习,去领悟战术配合中的细微之处。
复习内容的意义
本节课的重点复习内容是45度角的连续突分以及外线球员间的手递手配合。在篮球场上,同学们反复练习这些动作。这样做不仅能加强突破分球和外线球员间手递手配合的技巧,还能起到热身作用,为后续的传切和突分战术打基础。缺少这些复习,学生们学习新战术时会感到很吃力。
复习对知识的掌握好坏,对教学进度有直接影响。若学生在复习阶段对某些内容不够重视,那么在遇到更复杂的战术配合学习时,很可能会因为基础不牢而遇到不少难题。
小组自主探究学习
郭老师在授课中引入了小组自主学习模式。在练习两人传切战术时,先通过播放完整视频并细致分析慢动作来讲解技巧。随后,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自主练习。他们运用标志杆等辅助工具,在探索中学习。
学生得有很高的自觉性。要是有的学生不够主动,或者在团队里没法有效沟通协作,那自主学习的效果就会大减。不同的团队表现各异,那些活跃度高、组织力强的团队,整体学习效率可能更高。
攻守对抗情境的妙处
课程中设计的攻守对抗环节颇具特色。从两人对一到三人对二,通过增加防守人数,提升了学生对跑位路径和配合时机的理解。在这样的场景中,学生们能切实感受到比赛的氛围,同时也能在成功的配合中体会到乐趣。
在进行攻防训练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失误,或是同学间的小摩擦。比如,防守时过于激进,动作幅度过大。这时,老师需妥善引导和解决这些突发问题,确保教学活动不受干扰,继续有序进行。
我想请大家思考,这种篮球教学方式在别的体育项目中是否也能找到相似之处?欢迎各位留言交流。若您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不妨点个赞并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