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咖啡消费惊人:每人年饮百杯,台北入选全球十大咖啡城市
台北:咖啡之城
《今日美国》把台北选为全球十大最佳咖啡品尝地之一,那里遍布着咖啡馆,数量甚至可与便利店相媲美。在台北,只需走几步就能发现一家咖啡馆,洗衣店、杂货店、花店等地方也提供美味的咖啡,咖啡已经深入到了台北的每一个角落。众多上班族会选择在上班路上走进街边咖啡馆,点上一杯咖啡,用这杯咖啡开启新的一天。
这家咖啡馆风格多变,既有简约现代的范儿,又有复古文艺的气息。它迎合了不同人的口味。不少年轻人喜欢在时尚感十足的咖啡馆里聚头闲聊,而那些文艺范儿的年轻人则更偏爱在复古风格的店铺里独自度过一段宁静时光。
咖啡发展三波浪潮
二战前后,也就是1940年到1960年,那时人们喜欢喝罐装咖啡和速溶咖啡。对于生活节奏快的台湾民众,这种方便的咖啡形式正合他们的需求。许多工厂里的工人在休息时间,都会选择喝一罐罐装咖啡来提神。
自1970年代起,第二波咖啡热潮愈发显著,特别推崇新鲜和深度烘焙,由此催生了拿铁、卡布奇诺等新品。城市里精品咖啡馆的数量逐渐上升,吸引了众多注重品质和独特风味的顾客。甚至在商务洽谈中,不少人士也倾向于在这样咖啡馆中会面。
美国咖啡师掀起了一股反对星巴克的潮流,他们选用上等咖啡豆,进行浅中烘焙,不添加糖和奶,并且重视杯测。这股风潮也吹到了台湾,使得一些特色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为咖啡市场注入了新的生机。许多咖啡爱好者纷纷光顾这些小店,只为品尝那份纯粹的咖啡风味。
便利店咖啡与庶民生活
2005年左右,台湾的便利店开始售卖咖啡,同时自家烘焙的店铺也逐渐增多。便利店里的咖啡价格亲民,一杯美式咖啡仅需25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元),让民众可以随时品尝。对于上班族来说,赶时间时在便利店买杯咖啡带走非常方便。
手冲咖啡已融入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不少家庭开始添置相关器具,闲暇时自己动手泡制。每到周末午后,许多人便会坐在自家的阳台,悠然品味手冲咖啡带来的乐趣。
专业欧式咖啡馆的兴起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台湾岛上兴起了一批经营欧式风格的咖啡馆,比如知名的“上岛咖啡”、“老树咖啡”和“蜜蜂咖啡”等。这些咖啡馆刚开业时,装饰华丽,洋溢着异国风情,迅速成为中产阶层约会和聚会的热门场所。
那时,人们打扮得光鲜亮丽,走进欧式咖啡馆,闲聊家常,尽情享受悠闲的时光。这些咖啡馆促进了台湾咖啡文化的繁荣,让更多的人迷上了咖啡。不少情侣将欧式咖啡馆视为约会的浪漫之地。
咖啡文化的蜕变
文人咖啡馆和专业咖啡馆的足迹遍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台湾的咖啡文化已从少数人的精英圈层,转变为大众化的日常生活。咖啡馆的数量日益增多,人们可以轻易地找到心仪的咖啡店。如今,无论是学生、上班族还是退休人士,都能在咖啡中寻得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
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的亮点。许多非典型的咖啡店也开始供应咖啡。在书店,读者在阅读之际,还能享受咖啡,这为阅读增添了乐趣;而在花店,花香与咖啡香融合,别有一番风味。
台岛咖啡店现状
林哲豪,台岛咖啡研究室的项目负责人,表示统计咖啡店的数量颇为不易。这不仅仅是因为有传统的咖啡店,还有众多书店、服装店等也在销售咖啡。在台岛,售卖咖啡的场所大致可以分为四类。首先是连锁咖啡店,比如星巴克,然后是众多自制的烘焙店。据统计,台北大约有3000家咖啡店,其中超过一半位于台北地区。
台湾民众每年每人平均消费1.3公斤咖啡豆,这一数字反映出他们对咖啡的浓厚兴趣。他们既能以较低的价格在便利店品尝咖啡,也能用不到200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0元)的价格,品尝到世界拉花冠军精心冲泡的拿铁。在台北,像“牛奶滑翔机”这样的咖啡店,由拉花冠军经营,吸引了众多咖啡爱好者前来光顾。
你认为台湾咖啡文化里哪一点最让你心动?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